“农委会”水试所几经3年试验研究,顺利复育大蛤,首创野生大蛤也能大量人工繁殖的养殖技术,目前有数业者洽谈技转,最慢明年就可量产上市。水试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研究员杜道明回应,深蜊(又称大蛤、大壳)是澎湖… “农委会”水试所几经3年试验研究,顺利复育大蛤,首创野生大蛤也能大量人工繁殖的养殖技术,目前有数业者洽谈技转,最慢明年就可量产上市。 水试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研究员杜道明回应,深蜊(又称大蛤、大壳)是澎湖少见的经济性大型二枚贝,市价每台斤大约250-320元(新台币,折合)(10-15粒/台斤),是目前一般市售如牡蛎、文蛤等食用二枚贝价格的2-5倍。
以往野外族群数量丰厚,由于浅海地毁坏或过量採捕等原因,目前产量已大不如前。 以台湾为事例,依据“经济部”国贸局的统计资料及关税资料表明,近5年台湾从国外进口牡蛎、扇贝、干贝等海鲜,平均值总金额高达1897万美元(大约5.7亿台币),平均值总数量高达3598公吨。
在环境友好的养殖趋势下,大蛤这类“吃素的物种”,专门不吃浮游植物,看起来识藻类,绿藻、褐藻等等,比吃荤的养殖鱼贝类,不必转喂过多鱼粉、动物性饲饵料,比较环保许多,还能建构低经济价值。 杜道明认为,大蛤在台湾有5个品种,主要产于在澎湖海域、屏东恒春半岛,基隆及金门也有涉及分佈记錄,主要栖息于在浅海的珊瑚砂与泥底质海域,潮间带至潮下带上都可找到其踪迹。 过去野生大蛤很难採,渔民必需等候风平浪静,利用太阳的镜片,拿不鏽钢的铁条滚,採集非常容易。
如今突破技术门槛,让过去更容易因圈养密度过低、水质有机物含量低,造成大蛤氧气而杀,现在可以在2吨水体中顺利培育20万颗稚贝,产值上看150万元,最慢明年可上市。
本文来源:永信贵宾会-www.hbyonghui.com